物流,这个曾经不被人重视的行业,近几年来,突然风风火火,各路英雄,各行各业,各路资本都将物流提高到了另一个高度,高度重视,可是传统的物流人都深刻体会到物流无法言语的泪,90年代初至今,各种通货膨胀、人工成本、仓租成本、车辆成本等与物流紧密关联的成本都疯涨了好几倍,,物流行业的运输价格却十多年没涨,各类物流公司经营者,对于物流的价格,大部分都只有无奈的摇头。
低价竞争在每个行业都存在,这属于一个行业优胜劣汰的正常竞争手段,但物流行业的这种低价竞持续十多年之久,在相关成本如此高涨滞后,低价竟然还能成为一种行业常态,是否有点骇人?低价竞争犹如物流行业的毒品,让很多物流公司越吃越上瘾,想戒也戒不掉,本以为吃了这药后能强身状体,但大多数企业都在体验短暂的快感和容光焕发后而死亡。
过去物流公司之间的低价竞争多是某些物流企业为争夺某一个客户,或争夺局部的市场而采取,而且这种价格战也是可控的,短期大家虽然赚的少了,但依然有钱可赚。而如今的价格战似乎变了味,随着“互联网+”思维的出现,特别是在资本的介入下,低价竞争已经没了底线,低价抢夺市场也不是某些小公司们的利器了,这几年突然冒起的那些物流整合平台,物流货运APP似乎每家都财大气粗,自称带有互联网基因的物流创业者们,也纷纷祭出了亏本补贴的大招,很多企业都喊出了短期不以盈利为目标的口号,低价抢夺市场目前在物流货运市场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。
一直以来,中国的物流市场都是以价格为消费导向,在这些低价和免费面前,货主们理所当然的选择了低价。于是,整个物流市场格局凌乱了,尤其是专线运输和终端配送市场,物流价格非常混乱,这种价格的混乱给那些以价值服务为主动的公司以严重的打击,他们为了不再继续丢失客户,为了生存不得不跟着降价,一边本来实体经济带来的运输市场就在畏缩,另一边面对着行业凶残的新进入者,所以传统物流企业们这几年普遍在为生存而苦苦挣扎,不景气、倒闭、跑路、转型整合等声音不绝于耳。
市场发生了什么变化?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,一切不以营利为目地的商业行为都是耍流氓,低价争夺市场可以理解,但要在成本可控之内,薄利而已。现在很多企业的低价竞争已经突破了这一底线,总会认为先通过低价抢夺了市场和客户即可,再通过垄断市场把价格涨回来,但这些互联网行业的招数在物流行业用起来并不灵验,他们没弄明白,物流所面对的消费群体,市场竞争环境和现在的电商市场完全不同,想在物流行业快速的形成垄断似乎并没那么容易,持久战是一种必然,然而大多数企业可能还没有看到任何盈利曙光之前已经先“失血”而死。而另外一种打着羊毛出在猪身上的理论的创业者们,最终也没能看见猪的出现,或者物流这个行业的“猪”本身瘦的就无“毛”可拔。
另外,价格和价值永远都是悖论的,低价之下对应的物流服务当然也要打折。首先是被迫跟随降价的传统物流公司,他们降价后,不太可能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,哪怕你是再好的物流公司,在生和死面前,如果你选择生的话,那就必须降低自己的服务价值。而对那些发起价格战的新型物流公司,一方面他们的重心放在了攻城略地上,他们比谁都关注市场,因为只有圈了更多的客户,才能意味着有后继资本的跟进。所以,其对应的必然是要牺牲对客户的服务价值,因为他们有心无力,既想快速发展,又想能给客户提供价值服务,几乎是不现实的。现实也是如此,如今的物流行业,我们看到了那些所平台们,整合者们,创新者们快速的占领了市场,但我们并没见到物流行业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,并没看见什么创新的服务模式和新的服务理念,大多数新进入者们最后走的依然他们前辈走过的那些老路,曾经的几家专线整合平台们如今无非又变成了一个新的第三方而已,而一些曾经高调的货运APP们为了生存,不得不自己操起了黄牛的活……客户们并没有享受到互联网物流们提供的互联式的价值服务,所以客户们最终也会选择用脚投票。
不管是主动低价,还是被迫低价,无底线的低价竞争,最终都将走向泥潭,物流行业需要的是良性的价值竞争,而非恶性的自相残杀。回归价值吧,物流人!